2013年8月2日 星期五

百年廣場--Copley Square


環繞已有百年歷史的廣場Copley Square的四大名建築--波士頓大眾圖書館、三一教堂、舊南方教堂、約翰漢考克大樓


儘管是如此的歷史重區,幾個月前也才被炸過...,看見這些藍黃絲帶都是一陣心酸,即使某貓只是一隻過客,也被波士頓的美深深吸引,為什麼要炸呢?無法了解放炸彈人的想法,只希望不會再有人想要炸別人家跟別人的生命...



美國第一棟免費開放給所有人的圖書館波士頓圖書館

位於Copley地鐵站一出來的地方,這是某貓在旅行中美國獨自踏出Cambridge,並且沒有人陪伴的第一站。一出地鐵站開是高興得跳起來了~因為7-11就在地鐵站出口對面!而某貓當時正愁著要把Grayhound的票找到一家7-11付錢拿票呢~!(ps.這個地鐵站出入口有方向性,別走錯邊,走錯邊若是拿pass要再進同一站要等15分鐘才能再進去...某貓血淚經歷過阿...)



當雄偉的圖書管如此明顯的立在某貓眼前,還是得要走到正面,看到Library這個字才能確定這棟就是正在找的波士頓公眾圖書館(有夠瞎)。在台灣,這樣巨大的建築物,第一眼一定會誤以為是政府公家機關或是學校,雖然這棟圖書館也算公家機關不過氣質很明顯的不一樣,所以確定了才敢真的走進去,不然被轟出來的話有點丟臉...。這是舊館,還有一個新館緊連在後方。除了這個總館之外,在波士頓內還有25家分館。


牆上的刺刺燈五個一簇,看起來是歌德還是洛可可那種刺刺的類型(在費城的藝術大街跟芝加哥也看的到這款燈喔~)



首先說說附近的長什麼樣子,地鐵站出來的另一側是Old South Church(舊南方教堂)7-11,圖書館的對面是Copley廣場(綠草地),草坪邊邊有一些攤販(賣今天烤的麵包跟鮮花盆栽之類的),草坪的另一端是Trinity Church(三一教堂),三一教堂旁邊是遠遠都看的見的玻璃帷幕建築物,約翰漢考克大樓(John Hancock Tower),天氣好時,藍天浮雲與三一教堂的倒影都會自然映在外觀。這個copley廣場在18世紀就已經是最大的地方市集所在了。說起來這棟圖書館真是在個交通方便、好景致、人又多的地方呢。

沒想到美國的街道人行道都這麼寬敞~而且也都沒有機車擋去一半以上的空間,雖然少了騎樓擋太陽,不過也夠舒服拉!


這棟超大的圖書館,是美國文藝復興式的代表建築之一。圖書館提出希望是適合閱讀的空間,並且只開一個主題給建築師跟設計師,「Enlightenment(啟蒙、啟發)。建築師當初一邊參考歐洲的建築,一邊想身為一個美國人,美國的文藝復興該是什麼樣子?一方面想要建出適合做為所有人的閱讀空間該怎麼做,怎麼解決採光問題,怎麼讓建築空間Enlighten人呢? 最後,造出了這一座圖書館。




圖書館的外面有兩尊女性雕像坐著,一尊代表Art(拿畫盤),另一尊則是Science(拿地球儀)。這一面的出入口有三個門。恩三道門?依稀記得希臘悲劇裡面似乎也會出現三道門!?還是古希臘建築也很多這樣的呢?應該要推開哪道門好呢?

其實不用想太多,哪一道都可以進去啦。推開第一道大門,是一個小小的前廊,左手邊站了1636年麻州的州長雕像。在正前方的,依然是三道銅門,每一扇銅門都重1500磅。六道門扉都是銅刻浮雕像,由Daniel Chester French雕刻,分別是music, poetry, knowledge, wisdom, truth, romance,可謂超美門神執勤中。



不管三道門這個數目是不是有什麼隱喻或做用,或是某貓單純記錯,單是這個小小幾步就跨過的場景跟氣氛,就喚醒以前念西洋文學入門的記憶,好像推開門,就會聽見吟遊詩人用抑揚頓挫的聲音,旁邊圍繞著很多沒事在喀瓜子的老老少少,說著(不小心愈來愈誇大其辭的)流傳已久的故事。

大廳沒有特別挑高但是很寬,天花板全都是滿滿的馬賽克拼貼,聽說是當年把義大利的技師凹過來完成的。上面的名字都是有特殊貢獻的波士頓創作家,別光顧著看天花板撞到保全先生喔,腳踩著的大理石地板,一樣有鑲嵌銅版銘刻跟星座圖。




如果想要參加藝術建築導覽,是在這個大廳,在指定的時間出發(天天時間都不一樣,最好上網查一下行程表)。如果是跟某貓一樣是建築藝術外行,也不用擔心聽不大懂所有內容,因為那是一定的。基本上跟著走,努力聽懂就是一種享受了~。某貓剛好遇上一位很有氣質的老女士帶隊,還有一個疑似是高階館員的人帶路,連燈光都一起解說了!看得出來他們深愛這棟造福許多是民的美麗圖書館,而且相當驕傲自己在圖書館工作。

大廳沿右手邊的走廊通往小小的餐廳,天花板彩繪相當美麗!不過座位不多,可以買了到中庭坐著用餐。

大廳連接著主樓梯,走上去之後,地板的顏色就明顯的變了。事實上,走到樓梯的中間回頭往大門看過去,地板的大理石是經過特殊編排,從門口到樓梯,顏色是從淺到深,這是建築師用顏色幫助走進來想閱讀的人心情沉靜下來所做的安排。

(從樓梯中段回頭往大廳方向看過去) 

樓梯的轉角處有兩尊未拋光上色的獅子。這兩尊(Louis Saint Gaudens雕刻)是用於紀念麻州在美國內戰時犧牲的年輕人。因為他們的人生為國家的理念結束的太早,還沒有人生的光彩,所以是故意保留未拋光未上色的。在一片繽紛彩色的壁畫中,顯得相當醒目。





樓梯的牆上,畫上了巨幅壁畫,右手邊橫跨三個畫面的是荷馬在吟唱史詩。甚至是樓梯上方的天花板,也是相當美麗的浮雕花朵。

(建築工人的爬梯子跟下腰功力一定很強,不然這種看起來就很容易失手的裝飾是怎麼弄上天花版的啊!?)

上了樓梯,二樓的走廊立起了柱廊,因為建築師認為這個元素可以創造出enlightenment & education的理想空間。


樓梯面對的牆,是巨幅壁畫,由Puvis de Chavannes 畫的<The Muses>(「謬斯」),九位謬斯與象徵Enlightenment的人像(神像?)齊聚,旁邊還有桂冠跟橄欖樹,中間的門通往主閱讀室。


主閱讀室(Bates Hall)最重視的就是採光。很久很久以前沒有現在好用耐操的LED燈泡可以放在公眾空間,頂多有小燈跟蠟燭就很好了。該怎麼增進採光呢?當時想到的解決方法是挑高的空間,面向copley廣場的都是大片玻璃窗,增加採光。100多年後的今天,雖然有便於取得的燈泡可用,依然是傳統的綠色燈罩小燈跟天然採光做為主要光源。保留傳統,在這幕看起來,展現了先人的智慧,保留了古典的氣氛,還有節能的環保概念 : )


二樓還有一間相當美麗的Abbey Room,很久以前這裡是借書/尋書櫃台。因為不是主要的閱讀空間,所以當初採光不是很好,桌上只有燭光的程度在辦理借閱書。直到圖書館整修,把這一間點上現代的照明之後,所有人都驚艷了上層牆面上竟是滿滿的精采壁畫。以前燈光太過昏暗根本沒發現…(^^")


這系列畫作名為<The Quest of the Holy Grail>,由美國畫家Edwin Austin Abbey創作。這間房間是走深色調,請注意各個細節的裝飾,都非常精緻!現在那邊空空的沒有桌子擋路,邊邊角角倒是有一些椅子,坐著抬頭欣賞壁畫,是不錯的選擇。

坐著坐著,就想起了Lindsey Stirling小提琴影片,聖誕節的那首


二樓另一邊還有一些閱讀室,在Eliott roomWashington room中間的天花板上,也有相當美的天花板壁畫喔。


某個柱子的壁畫角落還發現了雙尾美人魚,星巴克入侵嗎?



接下來往三樓去~走過灰色的sandstone砌成的長梯,陽光透過天井的小窗,讓灰色長梯,有了深淺不一的灰。如果出國前就有借到<陰翳禮讚>的話,是不是可以找到那一種形容現在眼前沉靜灰階的方法?

跟灰色成極大的對比,走上三樓,長廊(Sargent Gallery)是美國知名畫家Sargent的巨幅創作,<Triumph of Religion>。壁畫的邊框是耀眼的金,生動的人物,動作戲劇化有張力的表現在眼前。走廊一端是偏向希臘眾神混戰(!?),甚至有出現仿埃及畫風的鳥兒,長廊另一端則是耶穌。細細的跟著畫作的人物眼神走,會一路從希臘端視覺引導到基督教這一端。中間有一張是空白的,我記得好像是Sargent想畫完,而且也構圖完(還留有草稿),但是生命之火不夠燒。不過館方也留著空白,在他們的心中,那一塊在滿滿的創作家努力的建造的圖書館中,雖然視覺上是空白的,但已經是滿的了。






據說當初也是整修時打上現代燈光之後,所有人都被驚豔到了,現在甚至有為這些壁畫量身打造不會傷到畫的立燈。三樓的閱讀室放的是珍藏的館藏。

舊館的中庭,聽說有三面是仿造羅馬舊時的宮廷樣式建造,某貓這天還遇上出借給年輕的音樂家錄製音樂。






中庭噴泉有一個女性雕像,抱著一個小嬰兒。這是舊館建築師為了紀念他的妻子與小孩做的,但是妻子在生小孩時去世了雕個完成了之後,被當時的波士頓當局認為裸體太超過,所以一開始被禁止放在大庭廣眾之下(圖書館中庭)。然後那個雕像的原作就被其他美術館買走了,多年後,了解到那個雕像的價值,MFA出面跟那個美術館協商,出借回波士頓展出,並且取得授權做了複製品,放了一個在MFA一個在圖書館中庭。


新館到舊館之間,會通過一個地圖蒐藏展間。雖然不大,不過聽說蒐集了不少珍貴的資料。


新舊館之間的交界,導覽的人還特意叮嚀,要我們注意大理石顏色的變化。這個圖書館對各種細節還真的不可思議的堅持。



新館的空間很大,現代化,不過還是很有讀書的氣氛。因為怕打擾到人,這邊就沒有拍照了。


我很高興我選了這個圖書館當第一站,這裡非常尊重知識、文化、藝術傳承,非常喜歡隱喻明喻放在建築、畫作、等等的小細小節當中,像是表示不同學科的時候,雙蛇繞在杖上是醫學,秤是法律。從喜歡運用一個符號當象徵,到顏色等各式運用。原來這就是歐美的生活嗎?在生活中就有文學藝術的影子,處處使用著文化的暗語言。

插個題外話,波士頓圖書館的廁所的門把很有意思喔。是很單純、近乎原始的旋轉一片金屬片,放到另一端的凹槽就完成鎖門。這有什麼特別的?手要拉的地方圓把較大較重,拉起來相當省力,但是沉甸甸的有重量的實感。整片是金色的光澤,而門是咖啡色的,有一些斑駁掉漆,有一些年紀的感覺。一看就知道很傳統樣式,不現代,但是好用而且合乎直覺使用。旅行中,我只在這個圖書館、華盛頓DC國會、以及哈佛一棟有年代的系館廁所看到相同的門鎖。其他的都頗現代的~恩...除了好像有在哪裡看過只有鐵釘凹一凹勾到另一邊的...

圖書館新館的外面,就是波士頓馬拉松大賽的終點線,所以走經過這裡都會看到花圈掛在一些路燈上,兩旁的商店都有Boston Strong的標記(藍黃彩帶,會寫BOSTON STRONG)



ps.這附近有Lindor巧克力的直營零售店


一進門的試吃就相當大方,是整顆的Lindor黑巧克力(黑包裝)或是牛奶巧克力(紅包裝)。帥哥店員看到有人推進門就會悠哉的走來,打招呼,然後從口袋裡拿出巧克力(這是變魔術嗎),那慢慢的動作真的很像下一秒巧克力會變成花XD

裡面有點類似菓風小舖,分小箱大櫃擺了超多巧克力,整間店巧克力的香氣逼人而且深色木頭裝潢有莫名的高級感。有非常多罕見口味,大多是加了莓果或是核果的口味,雖然不便宜,但是相當好吃! (請注意Lindor很容易融化,不是很適合放托運行李,適合當場吃掉或隨身行李上飛機)

原本想為喜歡這牌巧克力的朋友在店內拍照,但是實在沒勇氣,而且好擔心會被趕出來。所以就只好偷照櫥窗了!(因為有些店家對商品及擺設的肖像權時分在意,相機拿出來有可能就會被警告了,嚴重一點則有可能要在店員監視下刪除照片。


出了波士頓圖書館,走向對面的Copley廣場與三一教堂。攤販的東西大多是涼水、麵包、盆栽之類的。晴天的時候,這片草地很綠,很多人會在這邊坐著野餐或是看書。冬天的時候,大概是大片的白雪,應該是很好的打雪仗場地吧。

廣場的一邊沒有攤販,遠遠的看好像擺了很多東西?原來是波士頓爆炸案的紀念。離終點線相當近,我想事故地點,很有可能就是這裡吧。雖然畫面上看起來擺了一堆東西很熱鬧的樣子,但是相當悲傷因為人已經不在了

 R.I.P.


三一教堂(Trinity Church)


教會創建於1733年曾搬過三次家,這一棟是建於1872-1877年之間,建築師是Henry Hobson Richardson。三一教堂是他的成名之作,從1885開始票選並入圍之來,百年來每次票選都蟬聯十大經典建築(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這棟教堂建築是Richardsonian Romanesque建築風格的起源,主要特色是黏土磚的屋頂、在建築上的裝飾使用幾種不同色彩、表面粗糙不平的石塊、圓拱門及眾多高塔。後來的美國、歐洲、加拿大有許多建築仿造這個形式,不只是教堂,還有火車站、圖書館等等。

不只是外表,裡面的磁磚花紋也滿漂亮的。

美國的導覽喜歡引導聽者往深處去想,不只是有人帶隊的,連得自己看的導覽小冊子,都有像是“Take a few minutes to examine the exterior. Notice how some parts of the building catch your eye immediately, and others take time to emerge. What catches your eye first?  Second? Third?”這樣可愛的引導~不只是給背景解說,還引導觀者自己去自由的注意與發掘有趣的地方。



(站在這個天井附近,就感覺得出來教堂裡面的空間真的是蓋成十字的)

除了建築之外,彩繪玻璃也是這個教堂的一大亮點。1877年剛蓋好時還沒有彩繪玻璃,是後來慢慢加添上去的。有一些是歐洲製的,有一部分是前拉斐爾畫派Edward Burne-Jones設計並委託William Morris公司製作(怪不得那做為邊框的植物真的是太眼熟了!)還有John La Farge的突破性作品也在這裡,這位創作家跟Tiffany一樣都是在彩繪玻璃研發出跨時代突破的技術,在同一層的玻璃融合不同色彩,讓彩繪玻璃在表現顏色、陰影、立體時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這個葉子,真的是捲得太眼熟了!)

另外,聖壇上垂吊下來的金色十字架後面的圓弧牆壁上有美麗的彩繪玻璃,營造出很不一樣的氣氛呢。


從講台(竟然停了一隻看起來好有精神的老鷹雕像)看過去也很不一樣。

參觀三一教堂內部,需至地下室的書店付門票費用。如果是想要更懂一些關於三一教堂跟漂亮的彩繪玻璃窗的所講述的故事,就參加免費導覽吧(不過還是要付門票喔)。沒有參加導覽的話(因為導覽似乎很多在說聖經故事,也可以花一點時間看一下買門票時送的導覽小冊)。上面關於建築與彩繪玻璃的內容大多是我回家後閱讀的真可惜阿,應該要當場花些時間讀完再開始欣賞彩繪玻璃的。

除了三一教堂的室內,也可以花點時間繞著教堂走一圈,有小花園迴廊,還有非常著名且古老的一些雕像喔~(雕像是某貓搭觀光鴨子船開經過時介紹才知道的。)


約翰漢考克大樓(John Hancock Tower)

貝聿銘設計事務所的作品,總共有60層樓高,是波士頓最高的建築,在河的對岸往城區看,也是很明顯的地標呢。但是聽說一開始是個很漂亮但是有點缺陷的建築物。玻璃帷幕是很美,但是因為日夜溫差大加上風強了,早期玻璃會被刮下來MIT的學生不想讓那棟建築消失,同時大概也是考驗自己的工程實戰能力吧,算出玻璃該擺放的角度跟使用材質,全部重新放一次外面那層玻璃。從此之後,再也沒有玻璃窗砸下來了~

Old South church(舊南方教堂)
(繁華大街上有點難找到地方拍全貌,回家才發現沒多拍真是太可惜了...)


這其實是後來某貓玩了一圈又回波士頓,看到外面的牌子寫Welcome,就鼓起勇氣直接跑進去參觀的XD。裡面免費參觀,一樣是有彩繪玻璃的美麗教堂。這間教會近距離目睹波士頓的歷史以及反抗英國的革命,在內戰中曾經是募兵中心。在1875年搬到現址。(ps.Samuel AdamsBanjamin Franklin都歸屬這個教會。)1905年的時候委託Louis Comfort Tiffany公司整修過(難怪彩繪玻璃超級水噹噹~)

這間教堂的建築相當特殊,受中世紀威尼斯(Ruskinian Gothic)風格影響(這個風格的另一個代表就是哈佛的紀念廳=怪怪屋)。建於1873年,由波士頓建築公司Cummings and SearsCharles Amos Cummings設計。後來Charles Cummings的有建築設計也有些舊南方教堂的設計風格,最知名的就是121 Commonwealth Ave.grand house以及Isabella Stuart Gardner Museum。這位建築師在目睹工業革命之後,想的是回到手工的時代。但是為了要完成他的建築設計,那些用手工昨對所費不貲的豐富的裝飾,還好是因為機械化大量生產才得以壓低一些成本順利完成建築。


Old South Church建築特點是在建築上運用許多色彩,維多利亞年代最盛行的就是豐富多彩的裝飾,最不樂見留白。這裡有許多木雕、鐵刻、石製的裝飾、馬賽克拼貼。Gothic的裝飾風格是以自然界為靈感。





細節真是怎樣都照不完阿!不過不好意思一直拿相機東照西照,,所以就拍一拍,在長椅上坐一坐感受一下氣氛。
(十字架真的每間教會都不大一樣呢!
從天花板高高垂降下來的十字架有莫名的神聖感耶)

(那個是風琴嗎!?好大台!)



內部則有威尼斯馬賽克拼貼及15世紀英式風格的彩繪玻璃。根據自行導覽手冊所寫,這扇彩繪玻璃描寫的是天使告知牧羊人耶穌基督的誕生。



天井也相當的特別喔,最上的竟然是類似星空的花樣!寶藍色現場看相當美麗喔,這個時候好想看看中東使用的寶藍色是不是一樣的呢?



呼~原本還想一起塞進來紐柏麗街跟大眾公園的,看這個照片數量,只好等到下一篇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

若非google或其他那一串我也不知道是什麼網站的用戶,可使用下面的"名稱/網址"登入後留言喔~(網址不一定要填)